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“節水優先、空間均衡、系統治理、兩手發力”治水思路, 8月12日,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節水產業創新發展聯盟在成都成立。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蔣牧宸、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許全喜出席大會并講話,四川省水利廳廳長董里、重慶市水利局副局長謝飛為大會致辭。四川省水利廳副廳長譚小平主持聯盟成立大會。會上向四聯集團授牌“重慶市節水產品科創中心”。
在長江委水資源節約與保護局、四川省水利廳、重慶市水利局指導下,聯盟成立大會以“節見未來?水潤雙城”為主題,舉行了聯盟揭牌儀式。聯盟將引領成員單位聚焦農業節水增效、工業節水減排、城鎮節水降損三大領域,整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業等創新資源,構建“研發設計—生產制造—應用服務”全產業鏈,致力打造川渝節水產業新高地。
聯盟成立大會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復明、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一級巡視員李烽等專家,重點圍繞節水新技術、新工藝和節水產業發展新政策、新思考作主題報告,部分業界企業代表圍繞節水技術創新、運用模式探索、資源管理優化等實踐經驗進行深度交流,為聯盟在節水領域不斷開創新局面、取得新突破點題啟航。
在聯盟成員第一次會議上,四聯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陳紅兵介紹了四聯集團的歷史沿革及發展歷程。陳紅兵說,四聯集團的核心源于三線建設組建的儀表總廠,在當時的四川省重慶市,沿嘉陵江邊星羅棋布有二十多個工廠。每個廠生產一系列產品,其中就有水質監測、壓力、溫度、流量計等,統稱儀器儀表。從過去的儀表總廠到今天的四聯集團,天生就是跟水有關。四聯集團現在圍繞傳感器進行發展,這些產品可用于取水環節、輸送、管網等領域,都要對水進行監測監控。比如地下管網存在爆裂、裂縫、變形等風險,就需要將位移傳感器預先埋在地基層,監視管網的移動情況。還有水壩,如果壩體發生位移或者表面、內部產生裂縫及地質變化,也需要傳感器提前預知。不論是水源地監測、輸水供水、人工水渠、水務水利給排水、城鄉居民入戶等涉水環境,還是大規模水庫、灌區,以及城市地下水系,尤其是幾十年難遇的洪水內澇之類災害應急,其現場管網、泵群的設備生命周期監測都需要大量傳感器的介入,去感知溫度、流量、壓力、成分,然后傳到中央控制室,實現數字孿生。陳紅兵表示,愿與兄弟單位一起對“卡脖子”技術進行攻關,將新質生產力切實體現在我們的傳感產業上,共同促進聯盟的發展。